有时候TA们的“善变”并非是出于本意,仅仅只是温度对我们情绪体验的“恶作剧”。
如果爱情到最后都会变得很“丧”,结婚还有什么意义呢?
出轨真的是每个人都会犯的错吗?被出轨伤害过后,我们还能怎么办?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是 “自由的”,不存在绝对的内向和绝对的外向,可以尝试认识新朋友,让自己变得外向些;可以尝试静下心来搭积木,让自己变得沉稳些。
由于终身病痛缠身,死亡、鲜血、荒诞、自由、爱、性欲……是佛里达永恒的创作主题。而那些明烈锋利的色彩笔触,却又传达出百折不挠的生命力。
为了摸清新环境的套路,你可能要紧绷起来,随时应对周围环境的挑战,并在一次次“试错”中获得适应。可当环境中的种种挑战使你无暇顾及,超出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适应障碍可能就会产生。
人内心的冲突,其实并不是来自于人格不同部分的矛盾和斗争,而只是因为我们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去对人格的不同部分进行“协调组织”。
我的研究成果让一些人读起来很不舒服:在很多情况下,谋杀并不是教养失败的结果,实际上可能源于神经生物学异常。
那些害怕被拒绝的人会挣扎着在性关系的范围内正常生活,同时陷入沉默,成为自己对这种情况所产生的怨恨的受害者。
妈妈分配爱的逻辑,可能是另外一个:谁相对更弱,谁更应该被爱。
揣着“我的每句话都无比正确”的态度上《奇葩说》的罗振宇,一不小心,成了反面典型。
生活中本来就是充满攻击性的,他人对我们的攻击很多时候真的是潜意识的,也是正常的,可能也是对方难以控制的。
犯罪者总能激起我们内心阴暗的一面,驱使我们停止从正常的言行中寻求快感,尝试做一些不正常的事情。所谓诱惑,莫过如此。
当你的心灵能够容纳更多的可能性,你就不会仅仅只停留在「支持我」「反对我」的这种虚假二元对立之中。
年轻时高颜值的影响是否具有持续效应,作用在中年或是老年时的亲密关系中呢?
在和心理学相处的过程中,我觉得最有体会的两点观念就是,不必怂和可以怂。
如果你感到你的效率常常比别人低却不知道原因,或许可以考虑找一个高效率的同事或朋友跟着你一小时或是看一下你的日志,来帮你找出提升效率的方法。
一般焦虑都是对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恐惧。当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在那个场景中,可能会有哪些事情发生?会出现哪些突发事件?找到应对的方法,并且提前练习,就会缓解部分焦虑。
父母教育儿童青少年远离网络色情的操作指南,内附推荐书籍!
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知觉主体与陌生人第一次接触或交往后的所得印象。对人们形成对人或事物的总印象具有较大影响,即先入为主。
#防御机制 14篇
否认、合理化、补偿、隔离 ……都是我们的防御机制。
#人生答疑馆·抑郁 30篇
抑郁者研究所·相信陪伴的力量
#性取向与同性恋 21篇
关于LGBTQ的思考和讨论。
#自我认同与价值感 19篇
怎样看待自己才是正确的?认同感和价值感从哪里来?
#真实咨询故事 10篇
一个来访者的真实咨询经历